找到相关内容65篇,用时1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(1)

    不能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。这也是佛法中所说的的关系,要认识到事物的,但这种不是虚无;同时也要认识到事物的,但这种只是缘起的假相。只有正确认识到的相互关系,我们才能够将弘法...住宅,要求你符合身份的服饰,要求你一掷千金。今天的人活得很累,因为我们还有面子虚荣需要去照顾,我们已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。老子说:“五音令人耳聋,五色令人目盲,五味令人口爽”,说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858312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方法谈

    角度对这一对范畴进行了巧妙的组合,从而较好地向人们介绍了佛教关于的思想。   他的这种结合教理与教史解释佛学的方法,在他的著作中还多运用。如他在解说佛教对宇宙万有的分类时,就是从小乘俱舍宗的五...一切部为代表。中时期是第三期,以诸法无我为中心,理论修行都从无我出发,这时以中观学派为代表。第三时教是第四、五期,以涅寂静为中心,多谈妙、不、中道。这可称为“真常之一乘”。   黄忏华对佛教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261921.html
  • 华严金师子章评述

    金来说,它的现象也不是金狮子相,而是它的形状、颜色、光泽、硬度等。所以,金狮子的比喻是不恰当的。由此又可见,比喻的不恰当是导致法藏滑向唯心主义的又一重要原因。  缘起说法藏继承印度佛教大乘宗,吸收...认识到互相夺除,共同泯灭,两相双亡;第五大乘圆教则主张森然罗列的万物是真实本体的观现,由于万物的本体是相同的,因此,现象本体,现象现象都是相即相入的,也就是“一切即一”,“一即一切”的关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2462433.html
  • 格鲁派哲学思想述略

    "者,性即自性,性即空无自性。但这一命题在西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却逐渐被割袭,并走向两极:极端地强调缘起或极端地强调自性,前者最终宗合流,而后者也滑向一切虚无的危险。对此,...quot;喻为烧车, 车子着火了,轮子也就着了火,破除了"我执",也就认识到了五蕴为。这种论证方式汉语中的"覆巢之下,焉完卵"颇为相似。   "...

    朱丽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442394.html
  • 佛教般若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哲学比较

    相对于一个一定意义的什么东西而言的,并且一个绝对的存在。在这一点上佛教的与叔本华的无是相同的。但是叔本华停在对无的相对性的认识上,过于看重无,执着于无,而没有对它现实事物的存在性之间的关系...""现实存在的""的关系时,他们注意了之间的辩证关系,没有过分强调某一方面,因此在认识事物是的同时,他们并没有否认世俗法,他们从缘起的理论出发,看到了缘起的东西是没有自性的,但既然缘起了...

    蔡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944600.html
  • 龙树菩萨传略

    后来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,因而被称为"佛陀第二"。   中观是对事物的一种看法,这种看法不偏于对立法的任何一边,所以称为中观。所谓对立的两边,主要是关于事物的无。龙树认为事物是无自性的,是"";但事物是由从缘合而成的,所以也就不是完全"空无"。说它是"",是否定其"真",说它是"假",是否定其"真无",能同时看到事物的这两种属性,就能得到事物的中道实相了。   龙树的思想主要体现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761907.html
  • 觉囊派“他见”在藏传佛教史上的地位

    于其他教派的思想特征。“他见”是该派的主要教义,承认真如本性,与宁玛派、噶举派、萨迦派相同。但宁玛派与萨迦派所承认的真常本性是无相寂灭,非非有,即不可说,也不可说,更没有“自“他”的词语。而觉囊派认为,“胜义”为他。这种独到的见解,不仅体现了藏传佛教思想发展的多元与特征,还体现了藏民族的智慧对佛教发展的贡献。  吐蕃王朝崩溃后,佛教几乎在西藏绝迹,过了将近百年,...

    达宝次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868853.html
  • 心法十论--释万行禅师开示

    放弃以前所有的成见,那么你什么也不会学习到,你能把自己交付给明师多少,那么你便能从明师那里得到多少,交付并不意味着你交给明师什么东西,而是要对明师信任敞开,惟你所有的成见掉后,明师的力量才能进去。...人平时若能尽力做到不把、是与非、好与坏、成与败、苦与乐、解脱与束缚看得那么重,分得那么清的话,在修行上也就象个样子了,太在意这些就是给自己设置一道无形的枷锁,制造一些额外的痛苦。   远离世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3378333.html
  • 对佛教与科学之关系的现象学思考

    容易陷入对的执着;在讲俗谛的时候,又容易陷入对的执着。于是,佛教又增加了一个“中谛”,以避免对的执着。   原始的空明并不是绝对的,它总是由于种种因缘而显示出种种事物,存在总是要体现在具体...,化法四教,即佛陀度化众生的四种方法,分别是藏教、通教、别教圆教。   藏教是分别地演说因缘生灭四谛,以“析”、“观同”、“断见”、“思惑”,使人进入“有余涅槃”。它需要在戒、定、慧三个方面...

    李章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584615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⑹

    一切的经律论都建立在上。因持戒而达到的,就说明了无障无碍一切烦恼都消失了。这个很深,必须懂得缘起性法,这要懂得龙树的根本无著配合起来。无著的唯识法相,龙树菩萨的宗,三论宗的大智度论、...的叫开缘。的戒认为不做就不犯,的戒叫你做,不做就犯了,这叫止持作持两种。摄善法戒就是菩萨不遗一善,即使很小的善事都要做,很小的恶事也不做。修善法就一切善法都应该做,不止我们佛教是这样。过去三国...

    梦参法师

    占察|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23201359.html